:::

藝文中心
藝文中心Art Center

:::

最新消息

2025/08/14
藝文中心

轉知-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辦理「網路藝學園」

2025/07/11
藝文中心

轉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舉辦「逃往最後的房間:民間司改會數位法治特展」

2025/06/05
藝文中心

轉知-聯合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於中正紀念堂一、二展廳舉辦「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展」

2025/05/14
藝文中心

轉知-「2025 Action! 519 跨校人權轉譯聯展」展覽資訊

2025/04/07
藝文中心

轉知-雲林縣政府辦理2025神工傳藝-雲林縣北港藝鎮文化季「神工藝境:北港藝閣文化特展」

2025/03/03
藝文中心

轉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辦理之「北藝大2025春夏系列音樂會」活動

2025/08/14
藝文中心

轉知-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辦理「網路藝學園」

2025/07/11
藝文中心

轉知-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舉辦「逃往最後的房間:民間司改會數位法治特展」

2025/06/05
藝文中心

轉知-聯合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於中正紀念堂一、二展廳舉辦「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英國泰德美術館典藏展」

2025/05/14
藝文中心

轉知-「2025 Action! 519 跨校人權轉譯聯展」展覽資訊

2025/04/07
藝文中心

轉知-雲林縣政府辦理2025神工傳藝-雲林縣北港藝鎮文化季「神工藝境:北港藝閣文化特展」

2025/03/03
藝文中心

轉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辦理之「北藝大2025春夏系列音樂會」活動

2023/01/01
藝文中心

請詳閱活動成果

more

活動成果

2025 生活日常平面攝影展

2025 生活日常平面攝影展

希望以鏡頭記錄平凡生活裡的真實情感,將那些不經意的瞬間化為意義深遠的影像。無論歡樂、無奈、認真、難過,透過光影與構圖,讓觀眾感受到不同人生片刻背後的溫度與重量。或許是街頭巷尾的一抹微笑,也可能是忙碌工作中的一絲疲憊,或是在重要時刻面對選擇的猶豫,種種平凡的情境,都在悄悄訴說每個人為生活努力的故事。透過這些作品,讓人們能重新發現並珍惜自己生活中微小卻動人的細節,也能從他人的經歷中獲得共鳴與啟發,回頭檢視自己生活與工作的意義。

view
2024 老窗戶新視野創作展

2024 老窗戶新視野創作展

本展覽是志工美術老師潘守誠協助指導。參展者是一群罹患精神疾病的康復者,在康復歷程的創作。創作素材以檜木老窗框作為本次展出作品的主題風格。     老窗框在經過多次的磨砂和上色後,以及學員的情境故事表達,賦予了老窗框嶄新的樣貌。本次創作過程以每位學員的生命故事為藍圖,透過畫筆將自己的生命故事與生活體驗表現於畫作中。     曾詢問潘老師為何選擇別人淘汰的檜木窗框作為素材?老師告訴大家:「生活中有許多素材,表面看似毫無用處,其實是它沒有被放在適合的地方。老舊窗框,對一般人而言是等待淘汰的物品;當窗框在經過磨砂、上色等流程後,亦可成為別具風格的畫框,讓舊的窗框融入新的元素,而有創新的呈現,同時亦象徵著生命的重生和新生。」     完成作品後跟學員們討論創作的過程,大家一致認同以木頭為創作素材是非常特殊的體驗。而最困難的地方是需要重複地上色,由於木頭的質地比紙張粗糙,必須很有耐心地分次塗色,有助於磨練自己的耐性。     繪畫過程中儘管耗時費力,當創作者付出越多,作品最終也給予同等的回饋,在康復過程療癒了彼此。本次藉由學校展出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認識精神障礙者,更有生命教育的意義,將廢棄老窗戶新賦予新生命,學員們能用新的視野看待自己生病這件事、希望能翻轉生命重獲新生。

view
2024《藝文甲骨》張浮明書藝展

2024《藝文甲骨》張浮明書藝展

藝術家簡介經歷: 中興大學應數所畢業 1.2023張浮明書藝展,中山藝廊(臺中市西區三民路一段158號,2023.3.5 ~~112.6.30) 2.《藝游甲骨》2021張浮明書藝展,台加文化協會(8853 Selkirk Street Vancouver, BC  Canada V6P 4J6,2021/8/3~8/31) 3.《印象甲骨》2020張浮明書藝展,台加文化協會,台加藝廊 (2020/7/2~7/31) 展出構想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商代的文字,是用利器將文字刻在龜腹或牛骨上,也是現今世界所存的最早而有系統的文字,最早發現於河南省安陽殷墟,深藏土中,1899年發掘問市,迄今不過百年。後繼又在陜西岐山之周原等地出土者,骨片多達十六萬多片,字形單字有四千多個。自發現甲骨文之父─王懿榮,後經先賢沙孟海、劉鶚、唐蘭、孫詒讓、鄒夢禪、羅振玉、王國維、丁輔之、董作賓、郭沫若、陳夢家、于省吾、胡厚宜等研究考釋,確定可釋單字已達二千多個,並發表了許多甲骨文字書法藝術創作,使甲骨文顯露光芒,已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雖是漢字的源頭,世界多國都有研究,僅限於學術亦缺乏實用性,但因甲骨文字形大部為象形,且字形未定,所以一字多形,充滿藝術性,本次展覽為推廣甲骨文字形的藝術概念,以毛筆的書法線條藝術描述甲骨文,作品內容從基本傳統具象文字,進入意象,加入色彩概念,漸進抽象藝術,以毛筆為工具,表達作品。

view
112-2 后里馬場的前世今生展覽

112-2 后里馬場的前世今生展覽

展出目的:透過展覽活動,深化培育學生在地文化素養,使學生對台中后里馬場的了解與欣賞,提升學生對台灣民俗與歷史的愛護與導覽能力。讓學生了解台中后里馬場的經營特色與在地的文化背景,讓參與學生能了解台灣的歷史與地區發展,培養其宏觀的視野與文化觀,並有傳承地方特有文化永續發展的觀念。 展出時間:113年5月10 (五)〜7月31日

view
112-2 小品文比賽優選作品藝文展

112-2 小品文比賽優選作品藝文展

展出目的:本校應用國文課程以一個前提:校園關懷,四大關懷:生命關懷、社會關懷、環境 關懷、職涯關懷為架構,藉以涵養學生對生命、社會、環境、職涯的關懷與熱情,並培養深度理解文本與書寫能力。學習成果優選作品藝文展,既呈現學子自我省思、觀照生命的書寫能力,透過作品的觀摩賞閱、引領解說,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情懷,深化蓄積了博通厚實的文化鑑賞能力。                   展出時間:113年3月1日(五)至113年4月30日

view
2023 吳綿珍老師創作展

2023 吳綿珍老師創作展

1995在事業忙碌之餘去國立美術館學畫迄今已27年,曾師事藝專廖本生老師20年,也常拿畫請益教育大學附小倪朝龍校長;師範大學前美術研究所教授陳銀輝教授指點,力求改進。感受到繪畫的人是幸福,繪畫時,靜如禪修,將看到的感動景象在心靈內紀,打開音樂隨著同調樂章,手筆揮落在畫布上,有瀟洒狂狷、有平靜悠遊,享受心靈對畫。喜歡坐在大樓窗前,靜觀外面的層樓景觀,漫步公園微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感動老人悠閒又聚精會神的下棋,參觀音樂會時沐浴在協奏表演者神情,揮舞著小提琴或指尖彈滑過鋼琴鍵盤,感觸旅遊的種種異國風情及感動的角落,還有故鄉彰化八卦山大佛的回憶,溫情暖人間等等,我將感受融入心中隨筆創作抽象表現。此次個展分列為都會風情、山川景緻、感觸抽象、人文記趣及回首故鄉五樂章。

view
2023全國學生攝影比賽獲獎作品成果暨會員聯展

2023全國學生攝影比賽獲獎作品成果暨會員聯展

中華攝影教育學會每年舉辦全國學生攝影比賽活動,藉以激發參賽學生影像創作的新思維並經由攝影教師的評審與講評及公開展覽,提供學生們更多觀摩與學習的機會。 2023全國學生攝影大賽,這是為學生準備的舞台,透過參賽作品,以「四張照片為一組,傳達故事、情感、理念、想法...等」。參賽得獎作品歷年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修平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台南應用科技 大學、國立鶯歌工商等等全國巡迴展出。

view
2023 「趣攝影」攝影展

2023 「趣攝影」攝影展

一、藝術家簡介: 學歷: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所設計學博士 經歷: 修平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助理教授 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 弘光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兼任講師 建國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兼任講師 行政院勞委員會技術士技能檢定[視覺傳達設計]術科測試監評委員 中華民國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視覺傳達設計]術科測試監評委員 中華民國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視覺傳達設計]術科測試監評委員 中華民國勞動部勞動署技能檢定中心全國技能競賽 [編輯排版職類]裁判 中華民國勞動部勞動署技能檢定中心全國技能競賽 [展示設計職類]裁判 攝影榮銜: 中國攝影學會 碩學會士 (1925年郎靜山創會) 臺中市攝影學會 碩學會士 (1956年創會) 臺中市中堅攝影學會 碩學會士 (1976年創會) 二、展出動機與構想 從高中擁有第一台「單眼相機」以來,攝影一直我的愛好之一。 每當在來去匆匆的城市街道中、或是偶遇的晨昏雲彩星空、或是野外踏青尋覓生態景物時,內心總會有那麼一股衝動,期盼能夠迅速的舉起相機、以鏡頭當畫筆,留住眼前的那一刻,為所見的「人、事、物」等,描繪出生動、又有自己想詮釋的故事畫面。 本次申請的攝影個展主題擬定為:「『趣』攝影」(Playing Photography),作品包括有:生態、人文、節慶、心象、運動、風景等六個面向。「讓畫面說故事」是我的初衷構想,藉著多元化畫面議題來呈現不同故事意涵,期盼能展出貼近自然、生動、又有故事的作品,讓觀賞者來探索這些畫面背後的溫暖故事。

view
more

超連結輪播